儿童智力测试仪“小人儿”画,自信原创第一笔
从成人的观点来看,孩子画的“小人儿”形象都是原始的、不完整的,和真实的人相差太大了!心理学家却认为,“小人儿”画是孩子非常精巧的原创发明!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曾迷上过画小人儿。如果你家有一个三四岁的孩子,递给他一张纸,一支笔,片刻之后,他就可以轻松地画出一幅“小人儿”画。
你还记得当孩子画出第一张可以辨别出形象的图画时,他露出的自信的微笑吗?这些图画也常常让我们惊喜,好像他开始从胡乱涂鸦的混沌中突围出来了一样。
孩子笔下的第一个小人儿形象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验,孩子牙牙学语之时说出的第一个词汇往往是“妈妈”,可是,你知道孩子拿起画笔自发画出的第一个可以辨认出形象的图画是什么吗?
通常来说,孩子最早画出的形象是人。这个“人”往往是一个大大的椭圆形,在它的里边,孩子们有时候会用一些小圆圈来表示眼睛、鼻子、嘴巴或耳朵。人们通常把这种样子的小人叫做“土豆小人”。很快,孩子就会给这个土豆小人添加上腿、头发和胳膊。
“土豆小人”完全是孩子的原创发明 如果把画小人儿看成是孩子对图画世界的首次探索,而这个图画世界的语言对孩子来说又是未知的,那么我们就会被“土豆小人”的精巧性所震撼!
尽管孩子们最初画出的小人儿基本上都有一个不规则的大圆脑袋,像个大土豆,但这可不是他们互相模仿着才画出来的,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原创发明!
让我们来看一看同是传达、交流工具的“绘画”和“语言”。从出生起,孩子就生活在周围人无时不在的语言交流的环境中,这样的交流为他提供了“现成”的表达符号体系。
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却没有提供可以用来“模仿”画画的范例。图画世界的表达方式对孩子来说是遥远的,未知的。需要孩子运用自己的创造力,不断尝试。 “土豆小人”缺胳膊少腿儿,是不是画错了?
虽然孩子画出的土豆小人不像照片那么写实,可是它竟然能够代表那些复杂的三维世界中的人。
心理学家非常欣赏孩子笔下貌不惊人的土豆小人。要知道,在二维的纸上表现三维的“人”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孩子从无数细节中抽提出“人”的基本特征,并且找到一种高度简化而独特的形式来代表。这可不是对原有物体的“复制”,因为二维的画纸与三维世界之间固有的差异是不可能实现“复制”的。
所以,就其本质来说,孩子画出一个椭圆形的、带有面部特征的“土豆小人”的形象,并不是把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画错了;他是把这个形象符号化,看成是一个可接受的“代表”而已。事实上,这种简洁的图画形式是人类智能的真正表现。
“土豆小人”怎么转变成“蝌蚪人”? 虽然土豆小人简洁地表现出了人物的轮廓,但是图画里的信息非常少。画的是男的还是女的?是大人还是小孩?这些要求会促使“蝌蚪小人”的出现。
孩子画出的土豆小人,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轮廓、模糊的形象,但是他们已开始按照空间顺序来安排面部 特征,将眼睛、鼻子和嘴巴至上而下摆放好,并想办法把小人画得具体一些,清晰一些。
在尝试中,他很快就会发现线条能起很大作用,线的长度也是可以控制的。于是,孩子开始使用线条来表现人的面部特征、头发和四肢。当他发现线条可以变“弯”时,就可以用线条来描画头发、嘴唇和牙齿了。
慢慢地,土豆小人开始“长”出腿、头发和胳膊。这些胳膊和腿是从表示头的圆圈里直接伸出来的,看起来非常特别。人们把孩子画出的这种人物形象称为“蝌蚪小人”。
孩子最初会在整体人上添加四肢使形象变得清晰。随后,他们通过缩小整体基本单元的尺寸,向下延长垂直距离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清晰。这种新画出的人物形象就是“蝌蚪人”。
用嘴巴讲讲“小人儿”的故事 孩子对“蝌蚪人”这种缺乏人物细节特征的表达方式也并不是很满意。如果他认为小人儿应该有更多细节,而画出的图画却没有达到他的标准,那么他就会用言语来修正图画中不完美的地方——因为这是他能够使用的最简单的方法。
孩子会把不一样长的两条腿说成“断了的腿”,或者用省略的方式来修饰:“我就是没打算画它”,或者“它就在那儿,但是你看不到它”。
孩子还会用很多手段来解释自己图画中不完美的地方。比如,编出和图画没有什么联系的故事、仔细揣摩图形赋予意义等等。这种“浪漫主义”的解释,是沟通孩子的愿望和他简洁性绘画之间的桥梁。